一個村,能展現出什么樣的鄉村神奇蝶變?在江西廬山市秀峰村,你可以領略到景村融合的詩畫之美、產村融合的活力之美。

背靠廬山,面向鄱陽湖,在秀峰村口就能看見飛流直下的瀑布。1000多年前,李白就是在這里遙望,寫下“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”的絕美詩句。新時代的今天,2023年百萬游客暢游秀峰景區,旅游綜合收入突破2000萬元。

一個鄉,能實現什小樹屋么樣的鄉村現代治理?在江西武寧縣官蓮鄉,你可以探尋到“三治融合”帶來的轉型發展之美。

作為山水武寧北大門,官蓮鄉以第二批“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”東山村為示范帶動,以紅橙黃綠青藍紫“七彩”工作法推動全鎮所有鄉村走智治之路,繪就環境最凈、顏值最高、鄉風最好的山水官蓮新畫卷。

一個縣,能誕生什么樣的鄉村吸引力?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縣為單位命名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,在江西婺源,你可以感受到城鄉融合、美美與共的并進之美。

婺源是全國第一個“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”,如今借著和美鄉村建設的東風,形成鄉村之間15分鐘生態旅游內循環,打造與景德鎮、上饒等地30分鐘的旅游外循環,拓展更具廣度、更有深度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。

“中國式現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現代化,又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,我很關注鄉村振興。希望你們保護好自然生態,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,堅持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,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,讓日子越過越開心、越幸福!”2023年10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婺源考察時如此囑咐。

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,不負贛鄱兒女的深切期盼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連續五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的江西,踔厲奮發蹚新路,從去年11月起,江西學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建設“四融一共”(景村融合、產村融合、三治融合、城鄉融合、共同富裕)和美鄉村先行區,以此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,為欠發達地區探索一條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科學路徑。

  建設怎樣的和美鄉村?“四融一共”干出新精彩

黨的十八大以來,江西歷屆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建設,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,為鄉村建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。

乘勢而上開新局,擘畫鄉村好圖景。2019年5月,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,看到江西農村氣九宮格象新、面貌美、活力足、前景好,給予了高度肯定。

2023年,正值“千萬工程”實施20周年。江西如何結合實際,學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深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,這是江西省委、省政府擺在重要位置的興村之策、惠農大計。

“絕不能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而要改變原來就鄉村建設搞鄉村建設的模式,把鄉村建設與鄉村產業發展、鄉村治理融合起來,把鄉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融合起來。”江西省委農辦主任、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朝輝說,經過深入調研、深度醞釀,2023年11月,江西省委、省政府作出了“打造‘四融一共’和美鄉村”的重大戰略部署。

百舸爭流千帆競,奮楫前行勇者先。為了示范引領,江西確定婺源縣等17個縣(市、區)作為“四融一共”和美鄉村建設先行區。引領者有引領的智慧,先行者有先行的姿態。在鄉村建設挺立潮頭的婺源縣,決心以先行者之姿勇毅前行。

2006年以來,婺源縣鄉村建設始終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。“以‘宜居宜業、和美共享’為定位,婺源縣堅持黨建引領,采取低成本、可復制、能推廣的思路,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、群眾主體、上下聯動、要素聚集、制度創新的鄉村建設新路徑。”在婺源縣委書記徐樹斌看來,鄉村建設的路線是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”。

群眾共建共享美好環境是王村石門自然村的立村之本。在石門,一只鳥與一個村的故事感染了許多人,也吸引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。2023年10月11日下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,了解濕地公園和藍冠噪鹛保護等情況。

藍冠噪鹛有著“鳥中大熊貓”之稱,這種鳥在婺源沉寂了80多年,直到2000年才再次現身。失而復得的藍冠噪鹛在婺源繁衍生息,婺源也成為國內唯一以森林鳥類命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。

“絕不能讓失而復得的藍冠噪鹛得而復失!”石門村村民理事會理事長俞林旺說。村民悉心守護著這張“生態名片”,村里的部分“水口林”在遭遇洪水被沖掉后,村民都有補種樹木的傳統,經年累月,就營造成了藍冠噪鹛的家園。

一個村與一只鳥的和諧共生,促進了一個村村民與一村生態的和美共富。今年1月至8月婺源全縣接待游客1800.5萬人次,同比去年增長5.3%,綜合收入達168.9億元。
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2023年,江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大關,達到21358元、增長7.1%,總量位列全國第十位、中部省份第一位。

數字是最好的佐證,微笑是最佳的狀態,江西鄉村百姓離共富夢越來越近。

  怎樣建?五個堅持干出新經驗

“四融一共”到底該如何建?這必須從頂層設計和基層首創中尋找答案。

萬山磅礴看主峰。江西以學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為引領,找準了自己的抓手,這就是五個堅持:堅持因地制宜、堅持綠色發展、堅持黨建引領、堅持系統觀念、堅持共建共享。

如何因地制宜建設和美鄉村?江西全省現有行政村1.7萬個、自然村15.8萬個。江西的答案是鄉村建設要避免千村一面,結合地方特色和農民喜好干出特色,讓各地鄉村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。

廬山市背倚廬山,面臨鄱陽湖,是一座典型的“山城湖”精美小城,78個涉農行政村環山環湖鑲嵌其中,如何因地制宜建設和美鄉村,實現互聯互通、景城聯動迫在眉睫。

廬山市找到了一條紐帶——環廬山“四融一共”和美鄉村示范帶創建,通過這條紐帶,將溫泉鎮、白鹿鎮、海會鎮、南康鎮4個鄉鎮和美鄉村建設連接起來。

海會鎮“一海牽山湖”,東臨鄱陽湖,西靠廬山五老峰,知名的三疊泉景區就位于海會社區。離廬山最近、離九江不遠的海會鎮因地制宜,通過發展“三名經濟”(名泉、名茶、名宿),2023年全鎮農文旅產業產值達到了6000萬元。

位于廬山山腳下的秀峰村山多地少,秀峰村就打起了一片廢礦場的主意,秀峰景區通過招商引資建起了“廬山花語世界”,一片花海帶動一個村落,輻射全鎮鄉村發展。廢礦地原來一文不值,如今一畝地催生了5萬元的產值,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60萬元。

南康鎮大塘村是廬山市濱湖第一村,曾經是一個專業漁業村,“長江十年禁漁”實施以來,轉型成為全市重點退捕漁村。為了轉型發展,去年以來,大塘村因地制宜,結合大塘村悠久的漁家文化,積極開發湖岸休閑空間,打造和美鄉村新亮點。

“山上做明珠、山下串珍珠、湖邊亮晶珠。”廬山市委副書記程劍介紹,廬山市因地制宜,圍繞“山城湖”,將廬山鄉村打造成“三生有幸”(生產園區、生態景區、生活社區)的農民幸福家園、市民和游客的美麗樂園。

  怎樣管護運營?破解四個問題干出新風采

“四融一共”和美鄉村建設是一道“長效建設”必答題。要答好這道題,需要從三個方面作答:機制怎么創新?誰來管?怎樣管護運營?

近年來,江西一直在探索管個人空間護機制。2019年,江西實施“五定包干”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;2021年,啟動“萬村碼上通”平臺建設。如今,這兩項機制已成為確保“四融一共”和美鄉村建設穩定、持續的關鍵。

“村莊環境有沒有管護好,由我們村民說了算。”婺源縣長灘村村民黃海祥告訴記者,“萬村碼上通”平臺給了他們充分的參與權,村里哪里有垃圾,拍個照片上傳平臺就可以被發現并得到解決。如果有事項久拖未辦,平臺將逐級跳檔到九宮格上級督辦。截至目前,全省15.8萬個自然村全部納入一網統管,平臺關注量716萬人,受理問題75萬件,群眾好評率保持在95%以上。

常態的基層管護很重要,但長效的鄉村運營更管用。武寧縣新寧鎮結合本地實際,采用“運營前置”的模式來發展民宿。“我們把民宿發展中面臨的基礎設施、經營方式、吸引客源等課題剝離開,誰擅長哪一部分就做哪一部分,確保以最小的風險換回村民最持久的收入。”新寧鎮黨委負責人介紹,新寧鎮先是由22個村(社區)聯合成立了強村富民公司,再與社會資本合資成立專門負責旅游運營的子公司,強村富民公司占股51%。

“運營前置”讓游客體驗更佳。“一渡一山海民宿依山而建,臨湖而居,可以垂釣、采摘、露營、發呆。老表的家就是我們遠方的家,在這里,我們可以放下忙碌,享受輕松。”來自湖南長沙的游客吳先生說。

這只是江西開展美麗活力鄉宿建設的一個縮影。截至2024年6月底,江西全省發展了6156家鄉村民宿,累計帶動農民增加工資性收入8億元、村集體增收2.7億元、農副產品銷售額15億元,有效化解了美麗鄉村“有空房沒人住、有新村沒人氣”的窘境。

活力從哪里來?從人民中來。鄉村居民是“四融一共”和美鄉村建設的活力源泉。

溫泉鎮通書院村因陶淵明曾游歷這里而聞名,但曾“養在深閨人未識”,大量農房被閑置。在外地做文旅的梅書彬得知家鄉打造和美鄉村,毅然回鄉發展民宿。

梅書彬帶領村民激活傳統業態、帶活新經濟,但民宿建設之初,梅書彬遭遇到一個難關:民宿群入口處有一個廢棄的豬棚,75歲的村民李水香最初硬是不愿拆掉。考慮到李水香鐘愛古法制作豆腐,梅書彬安排其在民宿景區做豆腐、賣豆腐,李水香終于心受感動拆掉了豬棚。如今,昔日豬棚所在地已經變成民宿村的“大客廳”。小樹屋

梅書彬為如此景村融合的民宿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:宿寫南山·五柳古村。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五柳先生陶淵明1500多年前的憧憬,如今在通書院村已變成現實。

問君何能爾?心遠地不偏。看著煥然一新的新鄉村,梅書彬充滿了喜悅。

正如作家李娟在《我的阿勒泰》所說的一樣:“世界溫暖,草原明亮,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是新鮮喜悅的。”而像梅書彬和許許多多的江西人一樣,心系遠方,路在腳下,相信江西的每一個鄉村都是新鮮喜悅的。

By admin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